8月15日晚的崂山啤酒节现场,本来是灯光音乐加啤酒杯的狂欢氛围,结果硬生生被塞进了一场社区运动会,这个组合听上去像“硬凑CP配资平台的行情,但现场效果却挺出乎意料,150名居民掰手腕、跳袋鼠、三人四足,观众一边端着啤酒一边看邻居挥汗如雨,画风有点魔幻,但氛围是真热
说实话,社区运动会单拎出来肯定热度有限,毕竟项目大多是趣味性为主,掰手腕、丢沙包这种更像是邻里联欢,但放到啤酒节会场就不一样了,人流量大、氛围热闹,观众本来就是来看热闹的,顺便看看运动会,不亏,这其实就是体育和消费场景的互补,既解锁了啤酒节的新玩法,也让全民健身不再是“文件里的一句话
有意思的是,项目设置明显考虑了“好看和“好玩,比如袋鼠跳,孩子们穿上袋鼠装蹦来蹦去,观众看着就忍不住笑场,这种画面感很强,传播出去也容易出圈,运动会本身的竞技成分可能不算高,但作为全民健身的入口,它足够轻量化,门槛低,人人都能上手,这比喊口号更能拉动参与感
当然也有人会质疑,这是不是有点“消费体育,把运动会当成节日配角,甚至像个节目单里的暖场环节,但换个角度看,体育本来就需要场景和载体,啤酒节提供了流量和舞台,运动会带来互动和参与,两边各取所需,一拍即合,效果比单独办一场要强得多,至少现场居民和游客是真的玩得尽兴
再看细节,主办方显然下了点功夫,不只是比赛,还拉上文艺表演和非遗展示,一边掰手腕一边听小戏曲,这种“体育+文化的组合拳确实有点意思,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小型的“城市生活秀,把社区日常搬到城市节日的舞台,既接地气又能制造新鲜感,这种尝试值得点赞
历史背景也别忘了,崂山啤酒节三十多年一路办下来,每年都要玩点新花样,否则早就审美疲劳,这次把社区运动会拉进来,其实延续的就是“年年新的思路,从商旅文体融合的角度讲,这算是一次有诚意的探索,至少比单纯加几个啤酒摊位要聪明得多
不过话说回来,运动会的竞技性和专业性几乎没有,这点也得承认,它更像是全民健身的宣传片,而不是一场真正的比赛,如果要指望这种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长期运动习惯,恐怕作用有限,但如果目标是让更多人知道健身也能这么玩,那它确实完成了任务
舆论层面也挺有意思,有网友调侃“喝着啤酒看别人跑步,像极了人生,也有人点赞这种跨界组合,说是“社区奥运会,说明至少在传播上没掉链子,这种半真半玩的评价,恰恰说明活动做到了触达公众,哪怕只是成为一个热议话题,也比默默无闻要强
最后总结一句,这场社区运动会进驻啤酒节,说是全民健身的推广,也是一种体育消费的实验,结果算不上完美,但在“体育如何走进生活这个命题下,它给出了一种可以复制的思路,体育不必非要靠职业赛事撑场面,社区活动结合城市节日,同样能制造话题和热度,未来能不能形成固定模式还不好说,但至少这次尝试,值得给个好评
稳拿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